编者按:人的一生当中,睡眠约占生命的三分之一,睡眠良好是心身健康的主要标志。但有越来越多的人不知不觉的陷入睡眠的重重危机之中。本期我们带领大家走进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睡眠门诊,共同关注江城人的睡眠问题。
在很多情况下失眠是不良习惯所造成的,要培养良好的睡眠,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:1)咖啡和茶叶都是…[详细]
人的一生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,人的睡眠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生活节奏的加快,工作竞争愈趋激烈,人际关系复杂化,使人们身心时常处于疲劳和紧张状态,以此常造成…[详细]
人的一生1/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,新生儿一天要睡16个小时甚至更多,周岁的宝宝要睡14个小时,2岁的幼儿要睡13个小时,3岁的幼儿每天要有12个小时睡眠,5岁时减少到了11个小时,到了9岁则需要10个小时,成人每天要睡8个小时。
现代医学研究对脑电图的观察发现,在睡眠脑电图上随着睡眠的由浅而深发生着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变化,由此可将睡眠划分为分正相睡眠(又称慢波睡眠)和异相睡眠(又叫快波睡眠)两种。前一种分四期,第一期是昏昏欲睡期,稍有刺激就会醒来;第二期是浅睡期,指入睡后的10分钟左右…[详细]
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把睡眠障碍分为八大类,即失眠、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、并非由于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导致的过度睡眠、昼夜睡眠节律障碍、异态睡眠、与运动相关的睡眠障碍、单独症候群,正常变异与尚未定义的项目、其他睡眠障碍。但除失眠外,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有以下四种…[详细]
由于种种因素引起的失眠则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病症。在国外,人群中约30%患有重度失眠症,这个数字国内外差不多;15~20%的人失眠症状相当严重,而睡眠局限在“浅睡眠”的人的比例则高达70%左右。与此同时,失眠与精神疾病互为因果。约43%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问题,30%…[详细]
在很多情况下失眠是不良习惯所造成的,要培养良好的睡眠,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:1)咖啡和茶叶都是兴奋性物质,应该在睡前4~6小时停止饮用。2)尼古丁是兴奋性物质,应该在睡前和夜间醒后避免使用。3)酒精是抑制性物质,可以加速入睡,但可以使人在夜间醒来。4)睡前少...[详细]
一.睡眠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。1.消除疲劳:白天人处于活动状态时,能量的消耗是主要的,尤其在剧烈活动后,夜晚时人处于睡眠状态,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减弱,能量消耗大为减少,此时体内的能量储存大于消耗,积累的能量为第二天的活动做好了准备,因此说睡眠是人的一种生理需要...[详细]
失眠是主观上认为应该睡眠还不能睡眠的一个自觉症状。其表现为不能如愿的迅速进入睡眠,不能维持熟睡,醒得过早,恶梦太多,睡醒后没有解乏感等等。失眠常见的原因有环境因素,心理因素和疾病因素。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,在去除环境的影响,针对性心理治疗,以及采用一些物理手段效果...[详细]
大多数失眠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,所以采用心理行为治疗,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。认知行为治疗对于成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具有良好效果,其本质是改变患者对于睡眠的错误或歪曲的认知问题,发挥其自我效能,进而改善失眠症状通常包括睡眠卫生教育、刺激控制疗法、睡眠限制...[详细]
睡眠-觉醒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动物的基本的行为-神经生物学状态,人类生命的1/3是在睡眠中渡过的。人的一般常态活动就有在清醒状态和睡眠状态。以往人们认为睡眠就是被动的休息,白天的活动是一个主动的活动。其实现在看来不是,医学研究认为,睡眠是我们生活当中的另外一种...[详细]
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,患者需求的进一步增加,为配合医院睡眠中心的建设,门诊引进了CPC(心肺耦合图谱,简称CPC)睡眠监测系统,该技术由美国哈佛医学院BID医学中心Rey研究院研发,利用心电信号(ECG)提取两组生理数据(窦性心律及呼吸)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