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>信息公开>专家视角>科普健教

报复性熬夜,究竟报复了谁?

发布时间:2022-12-01   作者:聂斯婷   来源:睡眠医学科   点击数:2974

“现在是晚上10点,离这届年轻人入睡还有4小时。”今年世界睡眠日,关于“报复性熬夜”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。网友们留言倾诉,白天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了,晚上不熬夜的话“不甘心”。此前,一项关于“你为什么熬夜”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。在受访者中,排名首位的原因是“追剧、刷手机,舍不得睡”。

其实,这是一种“报复性睡眠拖延”,是指个体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,习惯性地推迟其预定的就寝时间的行为。

通俗点讲:由于缺乏空闲时间,个人决定用牺牲睡眠的方式来换取休闲和放松的时间。

如果你满足以下3条标准,那你就有报复性睡眠拖延:

因为熬夜导致总睡眠时间减少;

入睡比预期晚,但是没有客观理由,比如夜班或噪音环境;

自己意识到熬夜晚睡可能会导致负面后果,却仍选择如此。

事实上,近年来熬夜也有从年轻人向其他年龄段人群扩展的趋势。中国睡眠研究会的数据显示:2020年疫情后,中国人入睡时间延迟了2至3小时,平均睡眠时间6.82小时。

尤其是20-35岁的年轻群体,似乎将晚上11点这个黄金睡眠时间当成了一天夜生活的开始,熬夜成了新兴的生活标配。

选择熬夜,往往是主客观因素叠加的结果。除去被迫熬夜的加班族、育儿族,在信息化时代,很多人熬夜是因为沉迷于手机。热搜话题瞬息万变,网剧综艺争奇斗艳,短视频包罗万象……刷不完的精彩,让人“根本停不下来”。心理学认为,一些人明知熬夜不好却仍“身不由己”,是心理资源不足的表现,白天自制力用完了,夜晚便“缴枪卸甲”。另外,荷兰学者研究发现,熬夜是拖延症的一种表现,有睡眠拖延症的人做其他事情也容易拖延。

但是,当你透支睡眠获取深夜限定的快乐时,身体其实已经欠下一屁股“睡眠债”。

除此之外,晚上长期暴露在明亮的灯光下以及延迟早晨接受光照的时间,会妨碍体内昼夜钟的激活,从而导致“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”。

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节律障碍。有报道在青少年中的流行频率为7%,在睡眠障碍门诊中有5%-10 %的失眠患者主诉存在睡眠延迟的情况。

临床特征:

1.入睡和觉醒时间迟于社会常规作息时间,每天睡眠记录显示睡眠时相延迟连续>2周,并持续1个月以上;

2.每天真正入睡时间大致相同,一般在凌晨2点之后;

3.一旦入睡,则睡眠持续时间和质量仍属正常;

4.早晨难以起床;

5.通过常规的方法不能使睡眠时间提前。

如果一个人患上了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,那早上肯定睡不醒。

如果是上班族或者学生,被迫在没睡醒的时候早起,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晚上睡不着,白天想睡觉,精神不佳,注意力不集中,使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,影响社交能力。最终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和亚健康,进而导致健忘症、肥胖、皮肤状态差、内分泌紊乱等,甚至出现行为问题和抑郁!

那么,如何解决问题呢?

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是一种长期形成的睡眠障碍,通常将认知行为疗法作为初始或一线治疗措施。具体来讲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措施:

1.减少在床上的时间,尽可能让躺在床上的时间,接近真实睡眠时间。

2.无论前一晚睡了多长时间,第二天都在同一固定时间起床。

3.只有困了之后才上床,睡不着就起床,并离开卧室。

4.进行一些放松训练如正念呼吸、身体扫描、冥想等。

5.适当加强运动也有助于改善睡眠。

6.如果尝试以上方法仍不能改善,请到医院的睡眠医学科接收专业治疗。


总而言之,尽管熬夜提供了短暂满足和舒缓心情的可能,其负面效果却不容轻视。更加自律,提高对时间的掌控力,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。



下一篇:不吃药可以治疗失眠吗?     上一篇:如何从系统的角度理解孩子成长中的困境

联系方式